废旧金属、轮胎、电子元件等物资在回收过程中,表面常附着油污、锈迹、粉尘及胶黏剂,传统清洗工艺面临多重瓶颈:
化学清洗剂依赖度高:强酸、强碱或有机溶剂虽能去污,但腐蚀性强,易损伤金属基材,且产生有毒废水(如含苯、重金属),处理成本激增;
物理清洗效率低:高压水枪或超声波清洗耗水量大(吨物资耗水3-5吨),且对顽固油污(如机械润滑油)去除率不足60%;
二次污染风险:传统药剂残留导致再生品质量下降,例如某金属回收厂反馈,酸洗后铜件表面氢脆现象频发,成品率降低15%。
以华北某大型报废汽车拆解企业为例,其采用碱洗+高压水枪组合工艺,单台车辆清洗成本达80元,废水处理费用占总成本的35%,且因COD超标屡遭环保处罚。行业亟需一种、低毒、经济的新型清洗助剂。
聚合氯化铝(PAC)通过“电中和-吸附-剥离”三步作用,实现污染物脱离:
电中和破稳:PAC释放的阳离子(如[Al(OH)₂⁺])中和油污、胶体的表面负电荷,破坏其与基材的静电吸附力;
架桥吸附:多核羟基络合物在污染物与基材间形成“分子桥”,促使污垢团聚成微米级颗粒;
水力剥离:配合低压水流即可冲走絮团,避免高压冲刷的能耗与基材损伤。
实验数据验证:
对金属表面重油污(厚度>50μm),0.3% PAC溶液浸泡10分钟,去污率98.5%,较NaOH清洗提升30%;
电子元件焊锡残留清洗中,PAC替代有机溶剂(如丙酮),毒性降低90%,清洗成本节约40%;
PAC清洗废水经简单沉淀后,COD从2000mg/L降至300mg/L,可直接回用,节水率超70%。
案例一:报废汽车拆解(金属部件清洗)
山东某拆解企业日均处理200台车辆,原采用热碱洗(80℃, 10% NaOH):
痛点:铝制部件腐蚀率5%,单台清洗成本75元;
PAC方案:0.5% PAC溶液常温清洗,配合循环水系统;
成效:去污率95%,铝件腐蚀率降至0.3%,吨水回用率80%,单台成本降至28元,年节省清洗费用超300万元。
案例二:轮胎翻新(橡胶表面处理)
河南某轮胎厂翻新胎面需去除旧胶层与炭黑:
传统工艺:机械打磨+丙酮清洗,每条轮胎耗时30分钟,溶剂消耗成本8元;
PAC升级:1% PAC溶液喷淋10分钟,胶层膨胀剥离,再辅以低压水冲;
效益:清洗时间缩短至12分钟,溶剂成本归零,轮胎抗拉强度提升10%(因无溶剂残留),年增效150万元。
案例三:电子废板回收(焊锡与助焊剂清除)
深圳某电子回收企业处理废电路板:
原工艺:氟利昂超声清洗,毒性大且合规成本高;
PAC替代:0.2% PAC+5%柠檬酸混合液,常温浸泡;
数据:焊锡残留清除率99%,废水重金属(铅、镉)含量下降80%,通过RoHS认证,产品溢价提升20%。
应用策略
浓度适配:
轻油污(如浮尘):0.1%-0.3% PAC溶液;
重油污/胶层:0.5%-0% PAC,可复配表面活性剂(如0.05%十二烷基苯磺酸钠);
锈迹处理:PAC(0.3%)+草酸(1%)协同,去锈率95%且无酸雾。
设备兼容性:
喷淋系统:PAC溶液可直接注入高压喷枪,无需改造管路;
超声波清洗:PAC替代有机溶剂,频率调至40kHz,清洗效率提升50%;
循环水系统:增设斜板沉淀池,PAC絮体拦截率>90%,回用水质达GB/T 19923-2005标准。
风险控制与政策红利
残留防控:铝离子残留需<0.1mg/L(电子行业),末端增设离子交换树脂;
碳减排收益:PAC清洗工艺较传统方式减碳40%,可申请CCER(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)交易;
全周期服务支持
免费试样:提供200gPAC适配不同物资类型;
工艺设计:工程师上门定制“PAC+水循环”闭环方案,确保3天投产;
售后保障:质保期内免费更换不达标批次产品,定期提供清洗效率检测。
PAC物理处理剂以“去污快、耗量低、环保”三重突破,重新定义了废旧物资清洗的行业标准。无论是金属、橡胶还是电子元件,PAC均能以更低成本、更率实现绿色再生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,抢占循环经济制高点。立即免费申领样品,解锁废旧清洗的新可能!